大散户——股市数据挖掘网 Logo
公司信息
财务信息
股东信息
两融数据
广告展示
首页 > 财务信息 > 业绩预告
武商集团(000501)业绩预告
报告时间 业绩类型 业绩预告内容 业绩变动原因 报告时间 操作
2023-06-30 业绩大幅下降 预计公司2023年01-0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600万元-135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9.64%-60.46%。 2023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受市场消费需求不足、行业竞争日益加剧以及市场分流等因素的影响;二是武商梦时代、南昌武商MALL在建项目完工转入固定资产,折旧、摊销费用增加;三是武商梦时代、南昌武商MALL等新开业项目,尚处于市场培育期。 2023-07-13 详情
2022-12-31 业绩大幅下降 预计公司2022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000万元-35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3.48%-66.77%。 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反复的影响,公司下属各购物中心及部分超市门店多次暂停营业,恢复营业后,客流量回升缓慢,导致公司收入及利润下降。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和优化,消费市场复苏有望加快,公司紧抓机遇,积极整合优质资源,发挥集团化营销优势,创新定制化、精准化营销活动,抢占节日市场,进一步提振消费活力,助力公司业绩在2023年加速提升。 2023-01-30 详情
2021-09-30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21年01-0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1000万元-59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52.45%-192.05%。 7-9月,由于新冠疫情出现反复,导致公司客流及业绩下滑。公司坚持防疫经营两手抓,一方面全力配合做好防疫保供工作,为顾客提供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一方面有序推进业改调整工作,积极预热旺季市场,推动业绩逐步回暖。1-9月,公司下属各零售实体抢抓“节日经济”,围绕春节、五一、毕业季、七夕、中秋、周年庆、店庆月等消费热点,抢占首店首发首展资源,借势湖北消费券推出“武商券联动湖北券”主题促销活动,激发市民消费热情;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矩阵,推动集团化营销活动再创佳绩;引入网红特色餐饮,塑造时尚夜生活,多措并举集聚客流,有力拉动消费增长,实现净利润同比增幅152.45%至192.05%。 2021-10-15 详情
2021-06-30 预计扭亏 预计公司2021年01-0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1000万元-49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 去年同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净利润亏损。本报告期内,公司按照新一轮发展战略,对不同业态进行清晰定位,以超市+生活街区为主题的首家“武商里”成功开幕,在超级生活馆导入生活化场景与智能化购物体验,为“武商里”连锁项目拓展作出前瞻性探索;武商MALL业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极大提升商圈聚客力;从“健康武商”向“智慧武商”升级,提高新技术落地应用于经营管理各环节,提升管理实效;同时,公司坚持集团化营销,不断挖掘消费热点,做强“首店首发首展”经济,加快自营、自采及独有品牌引进,增强消费竞争力,提升经营业绩,有效促进公司净利润基本恢复正常盈利水平。 2021-07-14 详情
2021-03-31 预计扭亏 预计公司2021年01-0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000万元-28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 2020年一季度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下属购物中心近2个月暂停营业;超市门店以“保供应、稳物价、惠民生”为主,营业收入下滑,毛利率降低,员工费用上升,防疫消杀用品费用支出增加,导致上年同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021年一季度,公司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不断挖掘消费热点,放大集团化营销影响力,加快自营、自采及独有品牌引进,增强经营活力,做强“首店首发首展”经济,推动流量转化为实际购买力,助力消费提升。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逐步恢复正常盈利水平。 2021-04-10 详情
2020-12-31 业绩大幅下降 预计公司2020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000万元-65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6.94%-63.27%。 报告期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下属购物中心自2020年1月23日起陆续暂停营业,2020年3月20日起陆续复工;超市门店以保供应、稳物价、惠民生为主,主要销售低毛利的社区生活必需品,营业收入下滑,毛利率降低,同时员工费用上升,防疫消杀用品费用支出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 2021-01-30 详情
2020-09-30 业绩大幅下降 预计公司2020年01-0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800万元-203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75.18%-75.80%。 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下属购物中心全部门店暂停营业2个月;超市门店以“保供应、稳物价、惠民生”为主,主要销售低毛利的生活必需品,导致收入大幅减少、营业利润下降。复工后,为纾解购物中心业态供应商经营困难,公司陆续推出减免部分费用、缩短结算周期等一系列扶持措施,同时因人力成本上升,消毒防护用品费用支出增加,导致公司利润上半年出现亏损。为提振消费,公司推出系列活动:一是推行集团化营销模式,利用“电子商城+闪购+微信群+直播”等新媒体手段,不间断地举办线上线下融合营销活动;二是打造沉浸式、主题生活集市,点亮武商夜间经济,提升商圈聚客力;三是借助公司61周年庆,与支付宝、微信合作推广首家企业版消费券活动,促进销售业绩逐渐回暖。1-9月,公司实现盈利。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主要是公司收到政府疫情补贴约4,100万元,影响净利润约3,075万元,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2020-10-15 详情
2020-06-30 业绩预亏 预计公司2020年01-0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000万元-4500万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根据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封城通知,公司下属购物中心自2020年1月23日起陆续暂停营业,超市门店以“保供应、稳物价、惠民生”为主,主要销售低毛利的社区生活必需品,同时人力成本上升,收入大幅减少,营业利润下降。自2020年3月20日起陆续复工后,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贯彻落实国家、湖北省和武汉市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相关精神和部署,纾解供应商经营困难,陆续推出减免购物中心业态供应商部分费用、缩短疫情期间购物中心业态企业专柜结算周期等一系列扶持措施,让利于供应商,同时消毒防护用品费用支出增加,导致公司利润亏损。 2020-07-15 详情
2020-03-31 业绩预亏 预计公司2020年01-0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000万元-23000万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根据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公司下属购物中心自2020年1月23日起陆续暂停营业,自2020年3月20日起陆续复工;超市门店以保供应、稳物价、惠民生为主,主要销售低毛利的社区生活必需品,营业收入下滑。2020年一季度,因封城闭店影响,公司收入大幅减少,毛利率下降,同时员工费用上升,防疫消杀用品费用支出增加,导致公司利润亏损。 2020-04-10 详情
2007-12-31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07年度业绩同向大幅上升200%-250%。 原业绩增加预告中仅考虑公司2006 年度计提大额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及转销商誉等原因,现因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效益增加,经测算,公司2007 年度净利润比2006 年度增长约200%-250%。 2008-03-01 详情
2006-12-31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06年度净利润比2005年度增长100%以上. 公司2005年计提减值、股权转让收益。 2006-10-30 详情
2005-12-31 预计扭亏 预计本年度累计净利润为盈利。 公司经营业绩提升,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加。收回部分应收款项,预计本年度累计净利润为盈利。 2005-10-21 详情
2005-06-30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同向大幅上升100%-200%。 公司经营业绩提升,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加。收回应收款项,归还银行贷款,减少财务费用,预计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可能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增加。 2005-04-23 详情
2004-12-31 业绩预亏 预计公司2004年度报告会出现亏损。 2004-10-20 详情
2003-12-31 不确定 由于公司2003年前三季度是微利,因此公司无法预测全年的盈利状况。 2003-10-24 详情
2003-09-30 不确定 三季度是商业零售的淡季,公司无法预测第三季度的盈利状况. 2003-08-23 详情
2003-06-30 不确定 公司无法预计半 年度盈利状况 公司主营商业零售二季度将逐步进入淡季加之二季度公司将新增大卖场连锁网点开办费全部计入当期。 2003-04-25 详情
2001-12-31 业绩预亏 本公司2001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约20%,由于公司前几年的固定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导致财务成本负担较大,加之会计政策变化等因素,预计2001年全年将出现亏损 公司前几年的固定资产规模增长速度较快,导致财务成本负担较大,加之会计政策变化等因素。 2002-02-05 详情
2001-06-30 业绩大幅下降 本公司2001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但由于近几年来公司发展较快,固定资产增加较多,形成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及其会计政策变化,2001年中期业绩与同期相比仍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具体情况将在公司2001年中期报告中详细披露。   由于对中期业绩测算不准,本公司未能在7月31日前发布预警公告,特向各位股东致歉 1.固定资产增加较多,形成企业经营成本增加2.会计政策变化。 2001-08-16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