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散户——股市数据挖掘网 Logo
公司信息
财务信息
股东信息
两融数据
广告展示
首页 > 财务信息 > 业绩预告
东阳光(600673)业绩预告
报告时间 业绩类型 业绩预告内容 业绩变动原因 报告时间 操作
2024-03-31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24年01-03月扣非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500万元-11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4.72%-67.57%。 1、报告期内,随着第三代制冷剂配额方案正式落地,三代制冷剂供需格局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第三代制冷剂价格快速上涨,公司的制冷剂业务利润大幅提升。2、报告期内,随着消费电子行业复苏,公司电子元器件板块的产能利用率同比显著提升,此外,公司于2023年度实施的大客户战略在报告期内已逐步显现成效,公司经营利润同比明显改善。3、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实施精益管理,推进降本增效多项举措,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使得公司的生产及运营成本进一步下降,毛利率持续回升。公司预计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环比2023年第四季度增加16,778.04万元至18,278.04万元,环比增长率为230.53%至251.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环比2023年第四季度增加23,854.02万元至24,654.02万元,环比增长率为160.59%至165.98%。 2024-04-04 详情
2023-12-31 业绩预亏 预计公司2023年01-12月扣非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2300万元-32300万元。 1、报告期内,公司对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事项确认股权激励费用,减少公司净利润;2、公司控股子公司桐梓县狮溪煤业有限公司拥有的天生桥-中山煤矿探矿权及陶家寨煤矿探矿权已到期,且报告期内桐梓县煤炭产业优化布局未将两处矿权纳入方案范围,经公司研究判断,后续纳入的可能性较小,原计划对天生桥和陶家寨两处矿权进行延续(保留)登记,通过重组整合开发利用转化为采矿权的开发方式已基本无法实现。因此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天生桥和陶家寨两处矿权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影响当期损益;3、报告期内,受全球经济低迷、新能源行业阶段性供需失衡、出口业务以及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公司产品出现不同程度订单下滑、价格下降等情况,2023年度整体业绩较上年同期下滑。 2024-01-31 详情
2023-06-30 业绩预亏 预计公司2023年01-0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500万元-17500万元。 (一)主营业务影响。1、报告期内,公司对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事项确认股权激励费用,减少公司净利润;2、公司控股子公司桐梓县狮溪煤业有限公司拥有的天生桥-中山煤矿探矿权及陶家寨煤矿探矿权已到期,由于桐梓县煤炭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尚未完成,原制定的与周边煤矿重组整合计划无法完成预定进度,探矿权通过重组整合转化为采矿权证的可行性已大幅降低。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了资产减值损失,影响当期损益;3、报告期内,受行业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等综合因素影响,公司产品市场需求减弱。新能源产业链下游以去库存为主,对中上游材料需求下降,导致中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下跌;此外,受全球经济低迷、出口业务以及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等影响,氟氯化工行业需求放缓,导致公司半年度整体业绩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 2023-07-15 详情
2022-12-31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22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8000万元-136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3.56%-55.6%。 (一)主营业务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聚焦发展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相关领域产业,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相关产品的综合毛利提升,盈利能力增强;同时,公司加强内部管理,积极降本增效,整体业绩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同时,公司为聚焦优势产业,于2021年12月29日出售医药资产,医药制造板块不纳入合并范围,因此公司本期业绩不受医药制造板块的影响。(二)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持有的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11.76%股权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经测算,此事项将产生较大非经营性收益,导致公司报告期内非经营性收益增加。 2023-01-31 详情
2022-06-30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22年01-06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0000万元-65000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17.26%-677.03%。 报告期内,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良好,公司电子新材料、化工产品板块核心产品的销售价格保持高位运行,产品毛利增加;公司加强内部管理,积极降本增效,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同时,公司为聚焦优势产业,于2021年12月29日出售医药资产,医药制造板块不纳入合并范围,因此公司本期业绩不受医药制造板块的影响。 2022-07-15 详情
2022-03-31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22年01-03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48.99%-1286.86%。 报告期内,受益于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市场需求,叠加国际疫情、全球经济形势对境外产能的限制,公司把握市场机遇,通过内部深化改革,积极降本增效,公司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化工产品三大板块主要产品销量均大幅增加,核心产品量价齐升,公司业绩较上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同时,与上年同期相比,报告期内医药制造板块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减少了医药制造板块因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而对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不利影响。 2022-04-08 详情
2021-12-31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21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1%-137%。 (一)主营业务影响。报告期内,随着国内的经济恢复以及下游行业带动市场需求复苏,公司把握市场机遇,通过内部深化改革,积极降本增效,公司电子新材料、合金材料、化工产品三大板块主要产品销量均大幅增加,核心产品量价齐升,非医药板块的营业收入及利润较上年实现较高增长,公司整体业绩在受到医药板块的产销量明显下滑的影响下依然呈同比增长趋势。(二)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筹划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事项,出售公司所持有的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1.41%股权,经测算,此事项将产生较大非经营性收益,导致公司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增加。 2022-01-26 详情
2020-12-31 业绩大幅下降 预计公司2020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4.74%-62.92%。 1、公司化工板块主要产品为新型制冷剂及氯碱化工产品。其中,新型制冷剂受下游空调行业需求疲软的影响,产品价格及订单在2020年呈现波动下滑趋势;氯碱化工产品主要包括液碱、双氧水、氯气及甲烷氯化物等,作为大宗基础化工原材料下游用途广泛,受全球经济周期和新冠疫情影响,前三季度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低迷,虽然随着国内经济的率先复苏,第四季度部分化工产品价格已呈现上升趋势,但受前期影响较大导致整体业绩同比有所下滑。2、2020年因新冠疫情影响,国内人口流动性大幅下降,各级医疗机构门诊量减少,处方量及药品销售下降,公司医药制造板块核心产品可威(磷酸奥司他韦)作为抗流感的处方药,受此影响销量下滑导致业绩同比减少。 2021-01-30 详情
2020-06-30 业绩大幅下降 预计公司2020年01-0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50%-60%。 1、受全球新冠疫情及持续的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下游电子消费产品整体需求出现下滑,行业竞争加剧,进而影响公司当期电子材料板块的营收及利润。2、公司化工板块主要产品为新型制冷剂及氯碱化工产品。其中,新型制冷剂受下游空调行业需求疲软的影响,产品价格在报告期内呈下滑趋势;氯碱化工产品主要包括液碱、双氧水、氯气以及甲烷氯化物等,作为大宗基础化工原材料下游用途广泛,受全球经济周期影响较大,今年新冠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给下游产业带来较大冲击导致报告期内产品价格处于低位阶段。3、2020年上半年,因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国内人口流动性下降,各级医疗机构门诊量减少,处方量及药品销售下降,公司医药制造板块核心产品可威(磷酸奥司他韦)作为抗流感的处方药,受此影响销量下滑导致业绩同比减少。 2020-07-25 详情
2018-06-30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18年01-0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77.73%-93.57%。 1、因受国家环保整治力度持续加强的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关停,市场集中度提高,公司电极箔及钎焊箔等产品订单量大增,销售价格同比上涨;2、以液碱、制冷剂为核心的化工产品受市场供需关系变动影响,产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同比上涨。 2018-07-06 详情
2017-12-31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17年01-12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60%-400%。 1、化工产品受市场供需关系变动影响,产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上升;2、以电极箔为主的电子新材料产品市场受国家环保整治力度持续加强的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关停,市场集中度提高,导致公司相关产品订单量大增。 2018-01-31 详情
2017-06-30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17年01-0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40%-490%。 1、化工产品受市场供需关系变动影响,产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上升;2、以电极箔为主的电子新材料产品市场受国家环保整治力度持续加强的影响,部分中小企业关停,市场集中度提高,导致公司相关产品订单量大增。 2017-07-29 详情
2012-03-31 业绩大幅下降 预计公司2012年1-3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比减少60%-80%。 受欧债危机及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国内外需求萎靡,公司第一季度业务量仍然不足,导致经营业绩下滑。 2012-04-09 详情
2011-06-30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11年1-6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比增长60%-90%。 新兴产业需求带动电子行业景气度上升,公司相关产品扩产,产量销量上升。 2011-07-01 详情
2010-12-31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10年1-12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比增长230%-280%。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尤其是电子行业市场回暖,而公司主要产品为电子元器件,受此影响,市场需求及销售价格都有较明显的回升,实现较好的业绩。 2011-01-13 详情
2010-06-30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10年1-6月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600%-650%。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尤其是电子行业市场回暖,而公司主要产品为电子元器件,受此影响,市场需求及销售价格都有较明显的回升,实现较好的业绩。 2010-07-08 详情
2009-09-30 业绩大幅下降 预测公司2009年1-9月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同向大幅下降。 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公司经营行业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减少,销售价格也有所下降,导致主营业务利润下降。 2009-08-18 详情
2009-06-30 业绩大幅下降 预计公司2009年1-6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较2008年同期减少70%-90%。 受国际金融危机及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一方面公司部分产品出口量减少,市场需求减少;另一方面公司主营产品销售价格下降,主营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公司盈利能力降低,导致主营业务利润下降。 2009-07-28 详情
2008-12-31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08年1-12月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较2007年年度增长150%-200%。 2008年度公司利润增加主要因素:公司于2007年12月完成了非公开定向增发股份,新增5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控股子公司的利润进入公司全年损益。 2009-01-10 详情
2008-09-30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08年前三季度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 因公司于2007年12月完成非公开发行股份,新增5家控股子公司,主营业务发生重大变化,2008年度的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与上年同期不具可比性。 2008-08-20 详情
2008-06-30 业绩大幅上升 预测本公司2008年中期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发生大幅度变动。 原因为本公司2007年12月实施了非公开发行股票而新增5家控股子公司,合并报表增加了该5家控股子公司相应的财务会计数据,但与上年同期数不具可比性。 2008-04-25 详情
2008-03-31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2008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较2007年同期增长600%- 700%。 2008年第一季度公司利润增加的主要因素:公司于2007年12月完成了非公开定向增发股份,新增5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控股子公司的利润进入公司第一季度损益。 2008-04-15 详情
2007-12-31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2007年度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较2006年年度增长100%-150%。 本年营业收入及利润增加主要因素:公司于12月定向增发成功,新增5家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12月份利润进入公司损益;公司取得上述5家子公司的初始成本小于其可辨认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计入公司本期损益。 2008-01-30 详情
2004-12-31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2004年末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的增加 净利润有所增长,生产经营预计好于上年同期。 2004-10-29 详情
2004-09-30 业绩大幅上升 公司上半年的营业利润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度的增长,且期末至下一报告期末的生产经营预计好于上年同期,由此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也将有大幅度的增加 公司上半年的营业利润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度的增长,且期末至下一报告期末的生产经营预计好于上年同期。 2004-08-31 详情
2004-06-30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2004年1-6月份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增长幅度将会超过50% 预计公司2004年1-6月份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 2004-07-10 详情
2003-12-31 业绩大幅上升 预测年初至下一报告期期末的累计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本报告期的营业利润比去年同期有较大的增长。 2003-10-31 详情
2003-09-30 业绩大幅上升 预计公司下半年度经营业绩将有较大幅度增长。 公司重大资产置换及土地转让方案目前正在实施过程中。公司资产及经营活动的进行重新整合,对公司下半年度经营将会产生直接影响。 2003-08-30 详情
2001-12-31 业绩大幅上升 2001年度公司继续坚持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降低成本,积极拓展市场,经营业绩较上年度有较大增长。根据公司现行会计政策,预计公司2001年度利润总额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50%以上 2001年度公司继续坚持加强内部管理,努力降低成本,积极拓展市场,经营业绩较上年度有较大增长。 2002-01-26 详情